7月14日,沈阳工学院南方测绘北斗时空信息产业学院数字化师资培养开班仪式顺利举行。此次数字化师资培训聚焦于提升我校教师的数字化水平,标志着我校在数字化师资建设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南方测绘集团副总裁郭宝宇、东北技术中心总经理王刚、教育事业部技术总工寻林辉等企业代表、辽宁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杨国范、我校副校长杨秀英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能源与水利学院院长郝志坚主持。
郭宝宇详细介绍了南方测绘集团的发展历程、主要业务、企业文化以及当前发展状况。他表示,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业务的变革,涵盖了从研发、生产、供应链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南方测绘集团一直致力于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希望通过本次数字化师资培养,共同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杨秀英表示,此次数字化师资培养对教师而言至关重要,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要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牵引,扩大优质资源和服务供给,为教师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教师发展新优势。同时,要建立以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为引领、以培训研修为手段、以应用驱动和实践提升为特色的教师数字素养发展路径,打造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此外,教师要深入理解产业学院的功能特征、感悟企业的文化内涵,了解企业的就业环境、行业技术水平及企业发展前景,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运作环境中学习成长。她希望大家,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投入到数字化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共同推动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郝志坚表示,学院紧密围绕国家关于“加快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国家“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和“大力发展卫星遥感技术”的号召,结合辽宁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发展目标,不断对接产业需求,以“元宇宙智能测绘+实景三维+遥感应用”技术链为核心,打造“元宇宙+北斗及低空经济+遥感”三大实践平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与尖端设备、校企联合研发及交付项目,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主线,形成“人才输出-技术赋能-产业升级”闭环生态,打造全国首个以时空信息为核心的产教融合示范平台,通过数字化师资培养赋能教师新发展,推动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转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本次数字化师资培养的内容源自南方测绘集团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授课讲师均来自企业数字化转型业务一线,具备丰富实战经验。教学方式始终坚持测绘领域业务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采用全模块体系化教学,确保教师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字化知识与技能。此次数字化师资培养研习班开班,为低空经济、遥感应用与智能测绘产业提供核心技术与人才支撑,为我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校企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撰稿/能源与水利学院 图片/能源与水利学院 校对/张倩 审核/曲艺)



